桥梁:城市景观的新载体 ——访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勤

2015-12-01 09:31:46 浏览次数:

如果说道路是五线谱,建筑是音符,那么,桥梁就是连接音符。以林同炎、李国豪两位桥梁设计大师命名的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李公司”)在这曲城市交响乐中着重勾勒出一个个连接音符,赋予桥梁交通承载功能的同时,更将其打造为城市景观的新载体。

在日前举行的2015中国上海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科技周上,该公司总经理杜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为园林、景观、建筑与桥梁的有机结合作了深度诠释。

桥梁设计是林李公司的最强业务板块,作品涵盖了特大型斜拉桥、线索桥、拱桥、跨海大桥等。“但这些常见的大桥是不是都看腻了?”杜勤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赋予桥梁更多的生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交通承载,由此诞生了融合区域城市风貌特征的景观桥。作为一家综合性设计公司,近年来,林李公司集结各专业优势,融会贯通地域文化、建筑、结构与桥梁设计,并融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建成了一系列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的景观桥。

今年920日,迎接扬州建城2500周年的标志性工程——万福大桥正式开通。作为国内首座桥塔合一的景观桥,该桥造型独特优美,既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又充满现代桥梁建筑风格,与周边的湖光山色完美地融合。一位游客曾感叹,“中国有特色的桥看了很多,我对于万福大桥情有独钟,这种塔楼式样的双层景观大桥可谓独具匠心。”

作为该桥的设计方,杜勤介绍,万福大桥的设计传承了扬州建筑的文化底蕴并从中再次创新,与当地建筑风格融合度高,充分表达了“南秀北雄”的扬州独特韵味。建筑以城门、阁楼及鼎的原型为出发点,以结构支架为基础,赋予景观桥梁更多的文化地域性与可辨识度。同时,设计团队又研究了大量的古典建筑,融入先人建筑智慧,从中提炼出设计元素,将传统符号抽象简化,并引用了现代技术的玻璃钢架等,使之又充满现代气息。

位于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的螺旋景观桥因其旋转的红色桥体及透明的玻璃桥面造型,也成为了林李公司的景观桥代表作。螺旋桥为人行桥,根据造型的需要,桥梁采用扭曲空间钢桁架结构。在螺旋桥的北侧入口,是倾斜角度5°的桥框立面,而当行人由北向南走出桥体后,桥框出口倾斜角度达到85°,中间全靠钢桁架扭转过渡。杜勤介绍,这也是国内第一座螺旋桥框架结构,通体中国红的螺旋桥体,寓意着松江的转型发展。由于结构造型特殊,无同类工程经验可参考,且建模、计算分析均有很大难度,项目组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最终克服困难,合理、准确的完成了设计工作。带来视觉冲击的不仅仅是旋转的红色桥体,由于主桥桥面步道采用镂空钢板加钢化透明玻璃的形式,走在桥面,五龙湖面的潺潺流水清晰可视,仿佛踏水而行,也营造出了刺激震撼的独特视觉效果。

此外,在拉萨、海口、鄂尔多斯、铁岭等地,也都能见到或即将见到由该公司设计的既体现桥梁结构美学又融入地域文化、尊重自然的作品。其中,拉萨的次角林大桥全长约 700 米,是全国最长的廊桥。整个桥体现了拉萨的大气与现代,细部上也诠释古老拉萨的文化与风情。作为其桥梁景观设计中的焦点与亮点,廊桥为游客打造一个驻足观景、品茗休闲、品藏式美食一体的多功能休闲漫步带。其设计的灵感源自于“天上街市”的理念,渗透了拉萨的魅力山水与独特的藏式建筑元素,既呼应了拉萨的城市魅力——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也暗示了设计中蕴含的商业元素——街市。

从山水景致间的廊桥漫步,到错落有致的凌空飞渡,如今,带有“林李”标签的景观桥已遍及祖国的天南海北。杜勤告诉记者,未来,还将不断超越桥梁本身功能,依托当地风土人情与山水脉络,赋予桥梁以更多的生命力。

(本文刊登于2015年11月16日《建筑时报》第六版)

返回列表